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传承人——岑礼崇专访
在浩瀚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中医药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诊疗经验和精湛的制药技艺,成为了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便是这一文化瑰宝中的一颗耀眼星辰。自2008年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不仅因其独特的炮制技艺和显著的疗效而广受赞誉,更因其背后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精髓而备受瞩目。
为了深入了解并广泛传播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我们特别邀请了过路黄药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岑礼崇进行线上专访。
传承人岑礼崇正在为患者看病
岑礼崇,男,侗族,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医药(过路黄药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主要擅长治疗各种肝炎、肝病、肺病、肿瘤、儿科、妇科以及各类结石、胃病、胆病、脑梗等病症。
过路黄药制作工艺
过路黄是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是黔东南侗族医药中普遍应用的天然药用植物,全草供药用,有止血、抗菌、抗病毒、消炎等功效。根据不同的病症,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采摘,或全草入药、或部分入药,配以其他草药制成所需的剂型,主要剂型有过路黄鲜药汁、鲜药敷剂,复方过路黄煎剂、酒剂、膏剂等。侗医把过路黄药广泛用于治疗尿路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毒蕈和药物中毒,外敷治火烫伤及化脓性炎症等消化系统疾病。
采访问题
问1:您日常是如何使用过路黄药去治疗相应的疾病的?
岑医师:我目前主要用过路黄的干药去治疗胆结石,用量比较大,一般都是几种药物配伍进行使用的。如果单独使用的话,就用过路黄的生药,把生药捣烂了后,就把药敷在病人的肚脐眼处进行固定,后面就会慢慢消去了。
我们中国的中药确确实实是有很好的效果,一般癌症、脑淤血、脑梗这些都能够用中药来治疗恢复。这里面有些药方里面有过路黄,有些没有。治愈肝胆疾病,都需要有过路黄这味药材。
问2:每天来找您看病的人数是不是很多?
岑医师:对,每天都有很多。有时候一天就有9-10个人。省内有从黎平、锦屏、榕江、天柱来看病的病人,省外有从北京、上海、江苏这些地方来看病的病人。
问3:这些患者都是通过什么途径来找到您看病的呢?
岑医师:我也不知道,他们都说是通过别人介绍过来的。原来北京那边也没有人来找我治病的,后来是一位姓张的患者患病了在北京八个医院就诊都没有治好,也不知道是通过谁介绍过来找我看病,我给他开了六包药,才吃了三包就好了,到现在已经六七年了都没有复发。
问4:您能分享一些您使用过路黄药成功治愈病人的典型事迹或案例吗?
岑医师:现在我的年纪大了,记忆力也有点差了,来看病的人也多,已经记不太清楚了。我每天给病人看病,首先就是给病人把脉,然后写病历,最后再给他们开药方称药,这些都是我一个人在弄,相当累,所以也不是记得特别清楚了。
问5:您目前有培养自己的传承人吗?
岑医师:有培养十几个传承人。外地有广西、桂林这些地方来拜我为师的学徒,贵阳的也有,还有我的儿子、侄儿他们也都是传承人。我也没有做宣传,他们一个个都是通过介绍过来跟我学习的。
问6: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岑医师: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只要他们喜欢中药,对中药有爱好都可以来学习。
在采访过程中,岑医师分享道:“别人来找我看病,我不要他本人说他什么地方痛,这由我给他把脉以后,我说出他的哪些地方有问题,他自己来承认,那才算诊断对了。”笔者也了解到,岑医师目前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但每天仍然坚持在自己的诊所内为前来看病的病人进行治疗。
一身五十年事,白首仍医患人。岑医师治病救人的故事仍在继续。